唐代法律案例研究(碑誌文書卷)1-94章最新章節,在線免費閲讀,麼振華

時間:2024-07-28 06:32 /免費小説 / 編輯:塔矢
主角是唐律的小説叫《唐代法律案例研究(碑誌文書卷)》,這本小説的作者是麼振華寫的一本近代都市言情、史學研究、娛樂明星小説,文中的愛情故事悽美而純潔,文筆極佳,實力推薦。小説精彩段落試讀:高陵,畿。……有古柏渠,瓷曆元年,令劉仁師請...

唐代法律案例研究(碑誌文書卷)

作品時代: 近代

核心角色:唐律

連載狀態: 已完結

《唐代法律案例研究(碑誌文書卷)》在線閲讀

《唐代法律案例研究(碑誌文書卷)》第49章

高陵,畿。……有古渠,曆元年,令劉仁師請更如岛,渠成,名曰劉公,堰曰彭城。(《新唐書》卷37《地理志一•關內》,第963頁)

案例解析

案例內容:李吉甫撰《元和郡縣圖志》京兆府涇陽縣下記:涇,西北自池陽界(陝西三原縣。據書考證,宜為雲陽,今陝西涇陽縣雲陽鎮)流入,經涇陽縣南七里,又東南入高陵縣界。①京兆府涇陽縣(陝西涇陽縣)權幸家佔據渠上游泉溉田,慶三年(823),高陵(陝西高陵縣)縣令劉仁師請修新渠以杜私竇、遵田令兩年,在京兆尹鄭覃的幫助下,才開始啓此事。中間雖然有處於渠上游的權幸之家買通術士以阻止,但新渠和新堰終於在曆元年(825)得以修成,命名為劉公堰和彭城渠,處於渠下游的高陵縣田地得以灌溉。故大和四年(830),高陵人李仕清等63人思劉仁師之德,詣縣請金石刻劉君遺碑。

適用條款:P.2507《唐開元二十五年部式殘卷》諸溉灌大渠、有下地高者,不得當渠〔造〕堰,聽於上流高之處為斗門引取。其斗門,皆須州縣官司檢行安置,不得私造。其傍支渠,有地高下,須臨時暫堰溉灌者,聽之。凡澆田,皆仰預知頃畝,依次取用,遍即令閉塞,務使均普,不得偏並。……京兆府高陵縣界清、二渠掌油,著斗門堰。清恆準為五分,三分入中渠,二分入清渠。若兩過多,即與上下用處,相知開放,還入清。二月一,八月卅,亦任開放。(上海古籍出版社、法國國家圖書館編:《法藏敦煌西域文獻》第1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頁。錄文見唐耕耦主編:《中國珍稀法律典籍集

——————————

①(唐)李吉甫撰、賀次君點校:《元和郡縣圖志》卷2《關內二》,第27—28頁。

成》甲編第3冊《敦煌法制文書》,第189—198頁)

《唐律疏議》卷27《雜律》總450條,參見014二屯官郭微因私笞撻有情被笞四十案。

是否依法判案:否。京兆府涇陽權幸家獨佔渠上游泉溉田,使得泉不及下游的高陵縣,並千方百計阻止高陵縣令劉仁師修新渠之舉。涇陽權幸家有違唐代部式關於用的規定,依雜律不應得為條,涇陽權幸之家可科以杖刑,此案中,並未受到科罰。

敬 宗

曆元年(825)

124.韋揆命仲子韋行宣為其青州户曹參軍韋鸿繼嗣案

案例輯錄

公諱鸿,字夢楚,京兆人也。……以曆元年六月廿三因宦歿於北海郡,享年五十六。嗟乎!鄧遊無子,唯女二焉。曰映,年未留此,曰户户。尚居襁褓。兄揆命仲子行宣可為繼嗣。孀妻柏氏,崇美卿族,貂蟬貴門,即龍武將軍良器之季女也。……嗣子行宣、肠翟擢、骆翟邢、猶子仲諤等,以歷二年正月廿二筮地歸葬於京兆安縣義陽鄉高陽之原先塋,禮也。(鄉貢士馮行儉撰:《唐故青州户曹參軍京兆韋府君(鸿)墓誌銘並序》,《唐代墓誌彙編續集》,歷006,第873—874頁)

案例解析

案例內容:青州(山東青州市)户曹參軍韋鸿(771—825)無子,唯有二女,曆元年(825),其兄韋揆命其仲子韋行宣為其繼嗣。

適用條款:《唐律疏議》卷12《户婚律》總157條,參見038宮闈令兼謁者監高延福以嶺南馮盎曾孫為養子改其姓為高案適用條款。

是否符唐律規定:是。青州户曹參軍韋鸿無子,以兄韋挨仲子韋行宣為繼嗣,屬同宗於昭穆相當者,符唐律收養養子的規定。

憲宗元和至敬宗歷時期(806—827)

125.同州馮翊尉劉行餘笞部下名籍軍之不法百姓被貶州延唐尉案

案例輯錄

公諱行餘,字子鬱,彭城人也。……祖希光,皇幽州別駕。晉卿,皇宋州碭山縣令。……故尚書孔公之節度南海……釋褐奏試太子正字,充節度巡官。調馮翊尉,部下百姓有名籍軍作不法者,公立笞之,坐貶州延唐尉。累遇恩牽,復再調興平尉……除鄭州史。秩,遷毛詩博士分司。……以大中四年六月十一捐館於東都依仁裏,享年七十四。(朝散郎右拾遺遣內供奉沈樞撰:《唐故朝議郎國子毛詩博士上柱國劉君(行餘)墓誌銘並序》,《洛陽流散唐代墓誌彙編》下冊,第600—601頁)

案例解析

案例內容:馮翊縣百姓有名籍軍作不法者,同州馮翊尉劉行餘(777—850)立笞之,因此坐貶州延唐(湖南寧遠)縣尉。

適用條款:因平翊縣名籍軍者的不法之事不明。

是否符情理:否。馮翊尉劉行餘(777—850)笞責所轄縣不法百姓,此為最刑法,反而遠貶,顯然未依唐律判案。原因在於統領軍的宦官涉司法。

文 宗

大和初(827—829)

126.高平郡太守孫公乂遷吉州史受饋不納案

案例輯錄

〔高平郡太守孫公乂〕稍遷吉州史。……越三歲罷秩。吉,江左大郡也。每太守更代,官輒供銅緡五百萬資其行費,州使相沿,以為故事。先是主吏者其事以聞。公曰:“吾月有俸,季有粟,天子所以優吾理人之賜也。今違是州里,別是吏民,而反厚斂以賂我,是將竭公用困來之政也。且私吾於不法,是何故事之為?”即時召吏與主事者語其狀,卻復其財而去。時為政者難之。敬公(廉使敬公昕)聞,密以清狀論於宰相,還未及闕,除饒州史,如廬陵之理。至會昌二年五月,自饒移於睦。(東都畿汝等州都防禦推官朝請郎試大理評事馮牢撰:《唐故銀青光祿大夫工部尚書致仕上柱國樂安縣開國男食邑五百户孫府君(公乂)墓誌銘》,《唐代墓誌彙編》,大中054,第2289—2290頁)

案例解析

案例內容:約大和初,孫公乂(772—851)任吉州(治江西吉安)史,離任時拒絕按慣例官給離任太守的行費銅緡500萬。麋使敬昕密以清狀論於宰相,公孫又還未及闕,除饒州史。

適用條款:《唐律疏議》卷11《職制律》:147諸去官而受舊官屬、士庶饋與,若乞取、借貸之屬,各減在官時三等(謂家未離本任所者)。疏議曰:舊官屬,謂任所僚佐,士庶,謂舊所管部人,受其饋財物,若乞取、借貸之屬,謂賣買、假賃有剩利、役使之類,各減在官時三等,並謂家未離本任所者。其家去訖,受饋餉者,律無罪名,若其乞索者,從因官挾乞索之法。(《唐律疏議》,

第190—191頁)

是否符唐律規定:是。從此案可知唐晚期吏治之敗,只有極少數官員例外。

研究信息:彭炳金《唐代官吏職務犯罪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第349—350頁)指出:唐期,州縣官離任時往往要由官府備大筆錢作為行程費用,這種陋規實際上是相貪污。

大和四年(830)

127.高陵人李仕清等63人詣縣請金石刻高陵令劉仁師遺碑案

案例輯錄

大和四年,高陵人李仕清等六十三人思令劉君之德,詣縣請金石刻之。縣令以狀申於府,府以狀考於明法吏,吏上言:謹案天詔書,凡以政績將立碑者,其所紀之文上尚書考功。有司考其詞宜有紀者乃奏。明年八月庚午,詔曰:可。令書其章,明有以結人心者,揭於周雲。(劉禹錫撰:《高陵令劉君遺碑》,《全唐文》卷609,第6151頁)

案例解析

案例內容:大和四年,京兆府高陵(陝西高陵縣)人李仕清等63人詣縣,請金石刻高陵令劉君遺碑,縣令以狀申於府,府以狀考於明法吏,經審核,劉君符立碑條件,唐文宗下詔同意。

適用條款:《唐律疏議》卷11《職制律》:134諸在官吏,實無政跡,輒立碑者,徒一年。若遣人妄稱己善,申請於上者,杖一百。有贓重者,坐贓論。受遣者,各減一等(雖有政跡而自遣者,亦同)。疏議曰:在官吏,謂內外百司,官以下臨統所部者。未能導德齊禮,移風易俗,實無政跡,妄述己功,崇飾虛辭,諷喻所部輒立碑頌者,徒一年。所部為其立碑頌者,為從坐。若遣人妄稱己善,申請於上者,杖一百。若虛狀上表者,從上書詐不實,徒二年。有贓重者,坐贓論,謂計贓重於本罪者,從贓而斷。受遣者,各減一等。各,謂立碑者,徒一年上減;申請於上者,杖一百上減。若官人不遣立碑,百姓自立及妄申請者,從不應為重,科杖八十,其碑除毀。

注:雖有政跡而自遣者,亦同。疏議曰:官人雖有政跡而自遣所部立碑,或遣申請者,官人亦依科罪。若所部自立及自申上,不知、不遣者不坐。(《唐律疏議》,第180頁)

是否符唐律規定:是。高陵人李仕清等63人詣縣,請金石刻高陵縣令劉仁師遺碑,為所部自請立及自行申上,並非劉君本人派遣,因此,符法律程序,唐文宗下詔同意,符唐律在官吏輒立碑的相關規定。

研究信息:劉馨瑞《唐代“生祠立碑”——論地方信息法制化》認為:高陵人李仕清等六十三人詣縣請金石刻慶三年至五年高陵縣令劉仁師申請立遺碑的過程,符考課的行方式,通過自下而上的多層次關卡,符相關法律程序,最終結果皆大歡喜。載鄧小南、曹家齊、平田茂樹主編:《文書•政令•信息溝通:以唐宋時期為主》下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470—471頁

128.興元監軍楊叔元以賜物薄继沦興元軍致節度使李絳被害案

案例輯錄

授〔楊漢公〕司勳員外郎,復從相國李公絳興元節度之請,除檢校户部郎中、攝御史中丞,充其軍。李公素剛直,憎惡宦者,不能容之。監軍使積怨,因構扇軍中兇輩作。李公與僚佐登城樓避其鋒,賊熾。公執李公之手,誓以同。俄而賊刃中李公之臂。公猶換其手而執之。公之豎鑾鈴號於公曰:相公臂斷矣,不可執也,不如逃而免之。公不可。鈴救之急,乃用痢煤公,投於女牆之外,遂折左足。及歸京師,巷锚羸卧,每当掌會話,唯以不與李公同為恨,未嘗言及折足事。朝廷多之,拜户部郎中。(正議大夫守尚書刑部侍郎上柱國賜紫金魚袋鄭薰撰:《唐故銀青光祿大夫、檢校户部尚書、使持節、鄆州諸軍事、守鄆州史,充天平軍節度,鄆、曹、濮等州觀察處置等使,御史大夫、上柱國、弘農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户弘農楊公(漢公)墓誌銘並序》,《唐代墓誌彙編續

(49 / 94)
唐代法律案例研究(碑誌文書卷)

唐代法律案例研究(碑誌文書卷)

作者:麼振華 類型:免費小説 完結: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詳情
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